
桂林石刻多为镌于天然山岩上的摩崖,始见于隋代。至唐代,随着桂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宦桂士人渐多,从政之余皆寄情山水,开启山林,俯仰兴怀,选石留题,摩崖刻石因此顿开风气。历经宋元明清,桂林诸名山胜水几乎无处无石刻。其文笔多出于文人学士,词皆典雅可诵,书皆飘飘有凌云之气。而其中吟咏山川之佳句,尤为自然山水增添无穷情韵。经由历代石刻的品题,桂林山水由此挟甲天下之名,誉满海内;而桂林石刻亦形成“唐宋题名之渊薮,以桂林为甲”之摩崖大观。其保存至今者约二千余品,为全国摩崖石刻之冠,堪称桂林历史文化之百科全书,中国书画艺术的珍贵宝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海碑林始建于1963年,包括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是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九八四年成立的桂海碑林博物馆,即坐落于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史称“摩崖殆遍,壁无完石”的龙隐岩,占地面积40795平方米(含山体),现有人员28人。是广西从事石刻保护、研究、陈列、宣传的专题博物馆。馆内现保存有唐至民国摩崖石刻二百一十余品,并收藏和陈列有桂林历代石刻精品拓片及历代散碑、石雕、石作,全面展示了桂林石刻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和典雅蕴藉的艺术品质。其中著名者如李渤、范成大、张孝祥、袁枚之诗词,颜真卿、李阳冰、石曼卿、黄庭坚之书翰,元晦、朱熹、张之文赋,吴道子、贯休、米芾之丹青,均为祖国优秀历史文化遗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