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玉的品种很多,故一般人选择玉器时常常有无所适从的感觉,失去很多欣赏美玉的机会,现特别介绍如下: 玉一般分二大类,即软玉及硬玉。
1. 软玉: (a)产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而以新疆一带的白玉 最为出名。 (b)颜色:深禄、浅绿、白色、奶黄等. (c)品种:白玉、岫岩玉、青玉 (d)外表光泽:油脂光 (e)产品:雕件、手镯、吊坠、佩件等。
2.硬玉(翡翠): 一般统称缅甸翡翠玉,因主要产地在缅甸之故。 (a)产地:缅甸境内,在山上称为山石,在河底称为水石。 (b)颜色:绿、紫、红、黄、黑、白等。 (c)品种:老坑种、玻璃种、冰种、豆青、油青、白底青、芙蓉种 、乾青及新坑等。 (d)外表光泽:次玻璃光. (e)产品:手镯、雕件、吊坠、珠链、花件等等。
因为缅甸翡翠玉的优质原石产量越来越稀少,而-般玉石材料由于含有较多杂质及氧化物,成品较多瑕疵,故制造商在十多年前发明以化学方法将其缥白再以树脂充填 ,令产品更漂亮,所以有B 货之称,而染色者则为c货。 现概括如下:
A 货: 原石原色,不经化学处理的玉器上丁可以世代相传,其价格亦较高。现在优质老坑种翡翠玉在国际拍卖中的价格每创新高,因产量越来越少之故。
B 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的玉器,现在市场亦接受其作为优化处理的宝石,而其价格亦较相宜,可作装饰的宝石用.
C 货: 染色的玉,只能当作人造宝石。
B+C货: 经化学漂白再充填树脂后染色的玉,亦只能当是人造宝。
小谈中国玉的文化 《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秦以前,国玺是以方寸金银制作的。“完璧归赵”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后来为秦始皇所得,用以制皇印,成为秦至晋的传国宝;晋代以后,此宝失落了,但历代帝王仍用其他玉玺代替。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灾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为玉节。
古人贵玉,兼贵其声。所以古乐器有玉磬、玉笛、玉篁、玉箫。春秋时即开采的安徽灵璧玉,最早就是制作玉磬的。明清以后,玉器的制作有了重大发展,使用范围贯穿在上层人物的衣食住行之中:衣帽冠发有各种佩件、饰物;食盏、玉杯等;住有玉嵌璧饰、桌案饰等;车马轿也有种咱玉饰。至于玉瓶、花薰等桌几上的陈列品及玉如意、坠子等掌中玩物,更是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玉质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将玉的特性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玉又是美丽、富贵、高尚、廉洁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征,因而文人常用以比喻许多事物,使许多人、物、事、景为之增辉生色。如谢枋得《蚕妇吟》:“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称美女为玉人;牛峤《菩萨蛮》:“门外雪花飞,玉郎犹未归”,玉郎是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爱称。至于玉容、玉面、玉貌、玉手、玉体、玉肩等,都是古代文人用来赞美美发性肌肤和姿色的。白居易《长恨歌》中“玉容寂寞泪阑干”、梁简文帝〈乌栖曲〉中“朱唇玉面灯前出”里的“玉容”、“玉面”,则是指代“玉女”了。此外,形容人的风致还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等。
玉和金一样,是富贵的象征。“金玉满堂”极言财富之多。金枝玉叶,是皇族后裔的专称。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和住宅,有时又指道观。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玉与仙又挂上了钩。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旧时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有神秘之感。
玉,还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也常用它来比喻贞操、节义,如“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并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只闻声不见其形的风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素洁,便有“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之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比喻漫天大雪,也颇为壮观 玉之极品和田玉 和田美玉产于号称“万山之祖”的昆仑山中,闻名古今中外。秦李斯在他的《谏逐客令》中列举了4件稀世珍宝,其中一件即为和田玉。历史上著名玉雕所用的原料也大都是和田玉。现存于北京故宫乐寿堂的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玉件——《大禹治水图》,重达5330公斤,用的也是和田玉并有乾隆皇帝的亲笔题诗。《天工开物》记载:凡玉……贵重者尽出于阗。和田玉在华夏大地上留下了灿烂的篇章。
和田玉石分为仔玉和山料。河里涝的玉称“仔玉”,质量上乘,但产量低;矿采的叫山料,史书称之为“攻山采玉”,产量较高,只是质量参次不齐。和田玉特别是仔玉主要产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史称白玉河、墨玉河。每当夏洪暴发,河水汹涌澎湃,把玉石矿苗冲刷下来,经过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只剩下圆润光滑如凝脂般的宝玉。9月份,洪水过后,河床裸露出来,人们沿着河床仔细地寻玉。其中最珍贵的白玉是羊脂玉,凝如白脂。目前1公斤羊脂玉价值可达10万多元。如果白玉皮色中杂有琥珀色的斑痕,价值更高。
山料即通过玉矿开采的玉石,主要产在昆仑山中。阿玛斯矿已有几百年的开采史,主要产青玉和白玉。有的矿井灌进雨雪,形成晶莹碧透的冰洞。洞被炸开后,清理出石渣,就沿着蓝色的玉线寻找玉石。玉石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鸡窝状,一般包裹在大理石中,需要进行剥离。此外,还有1962年开的和田县玉矿,1949年以前开的皮山康西瓦矿。这3个县的玉矿都位于海拔5000米的昆仑山雪线上,受季节限制严重,一年的开采期只有4个月左右。所以,矿里有句行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和田玉的价值关键在于质量而不在数量。
和田玉驰名天下,和田玉雕也同样驰名天下。独具特色的和田玉,质地坚硬而细腻,给人以美的感受,用于雕刻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新唐书》曾记载:德宗即位,遣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阗。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胯三百、簪四十、奁三十、钏十、杆三、瑟瑟百斤,并它宝等。这个朱如玉因中饱私囊,后来被德宗流放到恩州。这是从和田获得玉雕的首次记载,可见唐后期和田已有玉雕业。
如何区分翡翠与玉
由于人们对翡翠的喜爱日以渐进,色好种好的翡翠身价攀升,正因为翡翠有价,不法之徒利用一些人对翡翠缺乏认识,往往使用外表与翡翠相似的天然石或人工制造的玻璃冒充翡翠,鱼目混珠,达到谋取巨大利润的目的,令一些无知的消费者受到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对市场可能出现的一些翡翠类似石有所认识,现将几种较为常见的类似石介绍如下:
(一) 软玉与翡翠的区别
我们经常听到有诸如和田玉、台湾玉、加拿大玉;以及羊脂白玉、碧玉、青玉、墨玉、等名称,它们是属于矿物学中称为软玉的集合体。软玉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未曾见及,系来源于近代矿物学中。软玉是由角闪石族矿物组成的特殊集合体。根据其颜色,软玉可划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糖玉等几种重要品种。 软玉与翡翠的不同区别之处有:
1. 软玉颜色比较均匀,有白色、暗绿色、黑绿色等,无鲜绿色。
2. 软玉呈油脂光泽,无翠性。
3. 软玉的比重(3.00)略比翡翠的比重为低。
4. 软玉的折射率(1.62)亦略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二) 马来玉与翡翠的区别
80年代,在玉器市场上出现一种绿色鲜艳而又均匀的玉石,做成的串珠或戒面,曾经蒙骗了不少人,以为它是难得的高档翡翠。这种玉石究竟是甚么呢?这种玉称为马来西亚玉(简称马玉,亦有称马来翠),这只不过是名称而已。马来西亚玉并不产于马来西亚。它是一些印度及巴基斯坦商人,在大陆开放初期大量带入云南边界兜售的一种假翡翠的名称。马来玉其实是一种染成绿色的极细粒石英岩,但与翡翠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
1.肉眼观察,马来西亚玉的颜色过于鲜艳而十分不自然。
2.马来西亚玉的比重为 2.65,远小于翡翠的比重 3.24 ~ 3.43。
3.马来西亚玉的平均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4.在查尔斯滤色镜之下颜色不会变红色,但在十倍镜下可观察到染色剂存在,即颜色很浮,是染色的现象。
(三) 澳洲玉(绿玉髓)与翡翠的区别
澳洲玉,又称南洋玉,因盛产于澳大利亚而得名。由于颜色翠绿,颇得人们喜爱。它有一定透光性,颗粒细,价格较低,曾经迷惑了一些人。其实它是一 种隐晶质的SiO2,在矿物学中称玉髓或石髓。 澳洲玉严格来讲不能称玉,应是绿色的玉髓,它的外观颇似翡翠,但与翡翠不同之处有:
1.澳洲玉的颜色太均匀,呈生苹果绿,很少深绿色,很像塑料。
2.凭借放大镜观察,澳洲玉绝对看不到翠性。
3.比重为2.60的澳洲玉比翡翠的比重(3.24 ~ 3.43)轻得多。
4.澳洲玉的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四)东陵玉与翡翠的区别
珠宝市场上常见一种具有中等绿色(其深浅有所变化),呈半透明状的串珠(也偶有雕刻成摆件),由于有一定的绿色,价钱又不高,颇受不少女士们的青睐。这类串珠究竟是甚么呢?询问卖主,他回答说这是印度出产的东陵玉。 东陵玉,亦称东陵石,最早产于印度,故又名印度玉。中国河南亦有产出,有人称之为密玉,然而正确名称应为耀石英。东陵玉与翡翠不同之处有:
1.用透视光,可见东陵玉内有平行排列的绿色铬云母片。侧视之,常形成一条绿线。在查尔斯滤色镜下观察,绿色铬云母呈现红色。
2.东陵玉的比重为 2.65,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可用手便可掂量出来。3.东陵玉的平均折射率为 1.55,比翡翠的折射率为低。
(五)水磨子(钠长石玉)与翡翠的区别
近些年来,在云南昆明、瑞丽、腾冲等地和内地的一些大城市的珠宝市场上,出现一种水头很好,呈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种玉石,颜色总体为白色或灰白色,具有较少的白斑和色带,分布不均匀,这种玉在云南当地称为水沬子,带有色调偏蓝的色带者称为水地飘蓝花,常被加工成手镯、吊坠和雕件在台湾市场出售。其实水磨子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钠长石,其次有少量的辉石矿物和角闪石类矿物。简易鉴定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1.放大观察法:水磨子主要由钠长石组成,不显翠性,并有较多白色的石脑或绵。
2.手掂法:水磨子比重(2.57 ~ 2.64)比翡翠的比重小得多,用手掂之比翡翠具明显的轻飘感。
3.测定折射率法:水磨子的折射率(1.52 ~ 1.54)远比翡翠的折射率小。
总而言之,了解了翡翠的特性,就可以掌握翡翠与类似石的区别
玉的保健功能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各流派的气功大师一致认为,人身有“精、气、神”三宝,“气”的使用尤为突出,而玉石是蓄“气”最充沛的物质。 有些人在研究玉石养生的机理后认为,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钴等,佩带玉石可所含微量元素被人体皮肤吸收,产生特殊的“光电效应”聚焦蓄能,形成相当于电子计算机中谐振器似的电磁场,与人体发生谐振,从而使各项生理机能更加协调地运转。 某些玉石尚有白天吸光,晚上放光的奇妙的物理特性。有人认为,当光点对准人体的某个穴位时,能刺激经络、疏通脏腑,有明显的治疗保健作用。位于人手腕背侧有“养老穴”,常佩戴玉镯,可得到长期的良性按摩,不仅能祛除老人视力模糊之疾,且可蓄元气,养精神。 嘴含玉石,借助唾液所含营养成分与溶菌酶的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中之热,平烦懑之气,滋心肺,润声喉,养毛发,不失为玉石养生的又一途径。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由此可见玉石养生有益无损。 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矿物是中药中的一类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我国对它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宝玉石又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我国古老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唐本草》、《神农本草》、《本 草纲目》中均称玉可:“安魂魄,疏血脉,润心肺,明耳目,柔筋强骨……”,据现代科学测定,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钴、硒、铬、钛、锂、钙、钾、钠等,它的疗效已在外科独占鳌头。它曾是我们祖先防治疾病的武器,也曾长期作为养生防老和炼丹术的主要药物。现在用于肿瘤治疗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作用。从药物学角度来讲,长期配戴自然矿物可以补充人体不足的元素和微量元素,吸收或排泄过剩的元素和微元素,使人体保持一个特有的正间值。比如: 紫晶、石英:有镇静、安神之功 金刚石:避邪恶,使人精力旺盛 红宝石:对男性阳痿患者很有效 绿宝石: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 蓝宝石、海蓝宝石:能缓解呼吸道系统的病痛 琥珀:能帮助人克服抑郁 软玉:润心肺、清胃火 玛瑙:清热明目 绿松石:解毒、清肝火 青金石:解毒、清黄水、解鼠疮、滋阴乌须 孔雀石:治痰迷惊、疳疮。 如今,我们以玉石为原料,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美化生活、陶冶性情、以至怯病延年。其产品直接用于健身保健的有:玉枕、玉垫、健身球、按摩器、手杖、玉梳等,对人体具有养颜、镇静安神之疗效。长期使用,会使你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玉器的鉴别与鉴定
我国玉石主要产品有广东的“南方玉”、“河南玉”、“山东玉”及新疆伊犁、和田产的“羊脂玉”等。
鉴别玉器主要看色泽是否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五个特点,如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是劣品。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暇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 关于市场上玻璃仿制品的辨识,可以从三处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的致密性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就是玻璃。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等等。但它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比较难识的品种以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假玉为主,其颜色可以任意调配,放大镜也难找气泡。据说红外光谱仪上能立显原形,但目验除了一般不实用的破坏性检验、敲碎找石质断面、火烧看其反应等办法外,关键要看器表有无天然石纹。人为加工的毕竟不自然,高倍放大镜下更会暴露无遗 真玉器温润汹涌,半透明不透明的都有,玉器中夹有棉絮状或其它杂质,均属正常现象。假玉器给你谝个感觉就是没灵气,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有的内中还有气泡(出土古玉在色泽上另当别论)。 真玉器放在手里掂一掂,手感沉重。假玉器掂起来手感比较轻飘。 真玉器比较坚硬,用刀划无痕迹,假玉器往往比较软,刀划必留痕迹。 把鉴定对象用线腾空吊起来,轻轻敲,真玉器其声清脆悦耳,舒扬致远。假玉器不会有美好的声音发出来(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稍薄的玉挂件)。 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物质结构比较细密。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是玻璃一类的东西。断口物质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普通石头一类的东西。用7倍以上的放大镜,细细观察鉴定对象的边、角、洞、镂空刻线,于细微之处常常可以捕捉到假冒伪劣货的蛛丝马迹。
累了,来这里坐坐. 苦了,来这里说说2006-4-25 20:10:00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中华网旅游频道泠雨晗风
古玉造假 暗流涌动
中国人对古玉收藏的偏爱,数千年绵延不断。从古到今的艺术品交易中,古玉的成交相当活跃。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双提高,使得涉足古玉收藏的人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人们的理财观念也悄然变化,逐渐放弃了“黄金保值”的单一信条,越来越认识到古玉器具有保值、升值的作用。另外,修改后的《文物法》也有限制地放开了民间文物的交易管制。专家认为,具有文化消费与经济投资双重功效的玉石收藏,可望造就中国第四次收藏高潮。
然而,古玉有着它的特殊性,也就是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经过数千年流传下来的古文物是十分有限的。中国历来是一个崇尚古文化的国度,也有收藏古玉的传统,许多传世古玉早就被各级文物部门锁入“深宫”,偶有漏网之鱼,也早被成千上万古玉淘宝者们纳入囊中,货源紧缺的结果是,赝品泛滥。此外,玉器的价值一定程度上由喜爱者的多寡决定,虽然市场有众多玉器,而藏家们对古玉趋之若骛,青睐有加,导致古玉价格节节攀高。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人便大肆伪造古玉售卖。事实上,全国各地大大小小成百上千的所谓古玉市场中,赝品占了绝大部分。
赝品与真品之间的巨额成本差价是古玉造假的源动力。中国有上千年伪造古玉的历史,其作伪手法甚多。据明、清一些专著介绍,起码有几十种。虽然市场上真品日渐稀少,而卖主抓住买者的“捡漏”心理,屡屡得逞。“捡漏”是古玉市场发育初期不成熟的交易表现,是信息和鉴赏知识极不对称形成的偶然。试想一下,已经发展多年日趋成熟的玉石市场,那些标价3000-5000元的古玉,还能是真品吗?传世古玉中真伪掺杂,有真正的古玉,也有古时候制造的仿古玉、伪古玉,其数量极其庞大,再加上现代可以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利用大量的古玉资料,刻意仿造出“逼真的古玉”。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古玉爱好者难免不走眼。特别是有些赝品按实物做样,聘请高级玉器师傅专门烧制的,其乱真程度连国内外许多著名的大拍卖行都能骗过,所以建议大家,特别是刚进入玉石收藏行列的人们,买玉时要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玉的材质上。
赝品易得 真品难求
赝品古玉可谓是自古有之:各种类型、各个年代的古玉无所不仿,除了极少数用心高仿外,大多数粗制滥造、不堪入目,作伪者求利心切,利用现代机械手段大规模地疯狂生产。套用股市的警言就是,“玉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据中国宝玉石协会玉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奥岩介绍,市面上的赝品古玉主要是仿红山文化玉、汉代出土玉、良渚文化玉,大部分来自浙江湖州、安徽蚌埠、江苏扬州和徐州以及河南南阳等地。例如目前仿造最多的是红山文化玉猪龙,一般采用熏、烤、烧、煮、炸、蚀、沁色、酸蚀等工艺做旧。由于玉器石料本身就是“老”的,因此仅凭其雕工、皮壳和包浆来辨别真假确实困难。假玉器大都采用价格低廉的岫岩玉、独山玉、蓝田玉或其他低质杂玉,这些玉硬度大都低于5.5,更有甚者,以似玉之石冒充真玉,造伪者把似玉类的石头做成各种器物,以冒充玉器。玉质鉴别不精者,极易为其所骗。古玉市场向来也是打真不打假,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允许在市场上贩卖古玉,收藏者购买古玉时,商家一般不会出具鉴定证书,售货凭证也不会注明商品特征,只是口头说明是某朝某代的古玉。交易成交之后,收藏者即便发现是赝品古玉,货款也很难追回。
目前古玉的仿造技术已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曾经有位四川大学的考古学博士,花40余万元在一家与其有较好私人关系的古董店买到75件古玉,有商、周、汉代的玉璋、玉刀、玉龙纹器、玉剑饰、玉冠等。后经文物部门鉴定全部是赝品。传世古玉的鉴别十分复杂,不少国外的大博物馆,请了中国的专家,在他们的藏品中剔除伪古玉。博物馆尚且如此,业余爱好者想一步到位,百无一失恐怕不太容易。
转变观念 投资新玉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于明说,古玉伪造,自古已然。在当前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要消除这种现象,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交易行为是一方面,而消费者转变自身收藏观念也很必要。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赝品古玉正是消费者过度需求的衍生物。
在古玉日趋稀少、明清玉价不断攀升的趋势下,收藏新玉不失为投资保值的一项明智选择。运用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现代工艺打造出来的新玉精品,在做工上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精巧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就拿最普遍的钻孔技术来说,古玉上的孔或多或少会留下凿刻的痕迹,而现代运用超声波技术在玉器上钻孔就可以不留任何痕迹。新玉精品代表了当代玉雕工艺的最高水平,同古玉珍品一样,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国内新玉常见的玉种有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等,其中尤以新疆和田玉最为名贵。和田玉在中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作为进贡皇帝的珍品,它被赋予了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内涵,是中国玉石文化的主体。和田玉质地十分细腻,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和田玉颜色不同,可分为白玉、青玉、黑玉、黄玉和碧玉,以羊脂白玉为其上好之品。经过几千年的挖掘,现在和田子料已经非常稀少了,而市场上对和田玉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导致最近几年原料价格连年翻番,去年极品的和田子料是25万元/公斤,今年已经涨到100万元/公斤。一般的和田子料,去年是2万元/公斤,今年已涨到5万元/公斤。就连以前不怎么看好的和田山料价格也是一路狂涨,去年市场价200元/公斤还鲜有人问津,今年普通山料在矿区买的价格就是700元/公斤,运到和田就涨到1200元/公斤,运到乌鲁木齐就变成2500元/公斤,到扬州价格更高达3800元/公斤。玉石原料价格的上涨带动整个新玉市场价格的飙升。目前中国玉器市场的价格已经高出美国市场价格一倍,已呈现出全世界的玉器向中国回流的趋势。据专家分析,未来十年和田玉将是全球收藏界的热门之一。
|